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察雅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2024年12月17日 10时08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历史上,察雅行政区划变迁较大,历经朝代更迭,在历经了部落时期到地方割据势力管理时期,境域内部最终纳入察雅活佛管理体系。在清代作为川藏大道上的主要驿站,在清军设置的驿站和粮台旁边村庄的百姓,要为清军支付差役乌拉。

1913年,中央政府划川边为特别行政区,直隶民国政府,将赵尔丰“改土归流”时所设府、厅、州一律裁撤改为县治。同时,西藏地方政府在昌都设朵麦基巧,在察雅设宗。全宗划分13个“打桑”区(藏语音译,相当于乡一级办事机构)。

1917年,发生康藏纠纷(史称“第一次康藏纠纷”),西藏地方军队攻占昌都。9月,四川省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先后签订《川藏停战条约》《绒坝岔停战退兵条约》。

1918年,第二次康藏战争停战协议商定后,西藏地方政府派兵进驻察雅,打压地方势力,将察雅“拉章”纳入西藏地方政府管理。1939年1月,西康省成立,将察雅纳入西康省行政区划,但由于历史原因,西康省一直没有在察雅等县行使行政管辖。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昌都,并成立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察雅归昌都解放委员会管辖,并在察雅宗成立宗解放委员会。人民解放军派军事代表驻宗开展宣传“十七条协议”和发放贷款救济等工作。

1959年3月,西藏民主改革后,国务院发布命令撤销西藏地方政府,建立察雅县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