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蕴传承 匠心助振兴——察雅县举办第一届“红色昌都·振兴奋进”传统生产生活技能县级复赛
2025年06月05日 10时07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察雅县成功举办“红色昌都·振兴奋进”传统生产生活技能比赛,此次比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组织13乡镇传统手工技艺能手参与,开展包括唐卡绘画、黑陶制作在内的10项非遗传统手工艺技能比赛,现场吸引200余名观众观赛,充分展现了察雅县非遗产业“非遗蕴传承 匠心助振兴”的精神风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位统筹,筑牢赛事基础,察雅县委、县政府将此次传统生产生活技能比赛作为落实“文化润边”工程系列工作的重要出发点,赛事举办前期,集中各乡镇参赛选手重点学习庄劲松书记关于“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的重要讲话精神,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移。同步建立专业评审监督机制,邀请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库成员加央旦增等专业评审对选手表现进行考核打分,确保赛事全程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比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为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以刀为笔,凿刻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5月27日赛程涵盖唐卡绘画、木刻、雕刻雕塑等三项内容,随着评委们计时开始,选手们迅速投入比赛,先用铅笔在石质与木质材料上勾勒出心中所绘蓝图,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刀与锤的碰撞,恰是演奏出一曲振兴奋进的乐章,每一次敲击和刀锋的偏转角度都精准到位、干净利落,尽显老一辈传统手工艺人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不同于“硬碰硬”木刻与石刻赛场的热火朝天,唐卡绘画赛场的选手们则是气定神闲、以沉着,以冷静的心态,不紧不慢从容下笔,线条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般洒脱,不一会儿,一个个气韵生动、惟妙惟肖的画作形象跃然纸上,妙手丹青,彰显着年轻一代唐卡绘画艺术家绘画技艺的精湛。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追求速度,更注重细节与品质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展现了察雅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精湛的传统技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察雅县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图为石刻比赛现场选手进行雕刻及成果展示
千丝万缕,织就历久弥新的红色传承。5月28日赛程涵盖藏香制作、藏式编织技艺、藏装制作、黑陶制作等四项内容,作为察雅县市级非遗传承项目的藏香制作无疑是察雅一张亮丽的名片,通过传统石磨研磨多种名贵药材及香料,每炷藏香的长度、粗细,在经验老到的手工艺者灵巧的双手中有着严格的把控。古朴、典雅的黑陶,宛如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般述说着察雅大地的厚重的传统文化历史,婉转、悠扬的歌声配合编织工具上下翻飞,体现出察雅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华丽、大气的藏装,展现出了在高原群众豪迈、奔放的性格中,那份细心裁衣的细腻与柔情,千百年来广大群众用灵巧的双手传承了千年的非遗工艺,共同编织、塑造了察雅儿女的美好生活。展现了察雅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精湛的传统技艺。

图为黑陶制作与藏香制作
千锤百磨,夯实毫不动摇的红色根基,5月29日赛程涵盖酥油茶制作、糌粑制作等两项内容,复赛现场,酥油茶制作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手中的木棒伴随悠扬山歌的节奏一上一下,酥油香与茶香相得益彰,赛场上茶香阵阵,令人流连忘返。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劳动人民运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将粒粒青稞变成糌粑,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察雅儿女,悠悠岁月长河,在石磨一圈又一圈的转动中文明得以延续,文化得以传承。

图为比赛现场石磨糌粑与酥油茶制作
活动不仅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展现了察雅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未来,察雅县将继续以文化赋能发展,持续深化“红色昌都・振兴奋进”系列活动,继续推动察雅县非遗手工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为昌都建设副中心城市贡献服务行业力量,携手各族儿女同心书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